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今日农商 > 动态信息 > 热点新闻

《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厦门农商银行关于防范非法金融中介的风险提示》《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守护财产安全,关注个人信息保护》

发布时间:2025-03-06

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厦门农商银行关于防范非法金融中介的风险提示

近年来,不乏不法之徒假借金融机构之名,凭借非法金融中介开展诸如虚假宣传、诱导借贷、骗取资金等违法违规活动,这些行径严重侵害了消费者权益。为了助力您提升风险防范意识,捍卫自身财产安全,厦门农商银行现将相关风险提示如下:

一、警惕非法金融中介常见套路

1.假冒正规机构

l佯称与银行、保险公司等有合作关系,伪造资质文件或假冒工作人员身份,诱导消费者签订协议。

l利用短信、电话、社交媒体等渠道发送虚假链接,仿冒官方APP或网站来骗取信息。

2.承诺“低门槛、高收益”

“零抵押”“低息贷款”“保本高收益理财”等为诱饵吸引消费者,实际上却隐藏着高额手续费、隐性收费或者资金诈骗风险。

3.伪造资质或过度包装

虚构金融牌照、监管背书或者编造虚假成功案例,利用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实施诈骗。

4.诱导违规操作

要求消费者提供银行卡、身份证、短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或者教唆伪造流水、虚增收入以骗取贷款。

二、防范措施与应对建议

1.核实资质选择正规渠道

在办理金融业务之前,通过金融机构官网、官方客服或者国家金融监管机构网站查询机构资质,对非正规平台保持警觉。

2.警惕“天上掉馅饼”的诱惑

对明显高于市场水平的收益承诺要保持戒心,铭记“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拒绝盲目跟风投资或借贷。

3.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避免随意泄露身份证、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信息,不授权他人代为操作金融账户。

定期查看账户流水,一旦发现异常交易,即刻联系金融机构并报警。

4.审慎签署合同条款

细致研读合同内容,重点关注费用明细、违约责任等条款,拒绝签署空白合同或者语义模糊的文件。

5.留存证据及时维权

保留宣传资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若遭遇诈骗或权益受损,要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情况。

三、正规金融服务须知

1.金融机构不会通过非官方渠道要求消费者提供密码、验证码或者转账至个人账户。

2.贷款、理财等产品均需经过风险评估和合规流程,不存在“免审核”“秒到账”等违规操作。

3.如对业务真实性存疑,可直接拨打金融机构官方客服电话核实。

金融安全无小事,防范意识要牢记!请广大消费者主动学习金融知识,增强风险识别能力,远离非法金融中介陷阱。如发现可疑线索,请积极向监管部门举报,共同维护健康稳定的金融环境。

 

 

 

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守护财产安全,关注个人信息保护

 

为了帮助您有效地防范信息泄露风险,避免因个人信息被不当使用而遭受财产损失,厦门农商银行现将相关风险提示如下:

一、五大常见高风险场景

1.“客服”来电陷阱

不法分子乔装成银行或支付平台的客服,以“账户异常”“征信修复”为托辞索要短信验证码、支付密码。您一定要牢记:金融机构决然不会通过电话索要账户密码与验证码。

    2.虚假福利诱导

“扫码领红包”“抽奖送手机”这类虚假活动会诱导您填写银行卡、身份证信息在参与活动前通过官方APP或者线下网点核查活动的真实性。

    3.钓鱼链接劫持

冒充ETC失效、信用卡提额的短信中带有虚假链接,诱导您输入敏感信息认准官方网址,千万不要点击陌生的短链接。

    4.非法代理维权骗局

黑灰产业打着“征信修复”“债务优化”的幌子骗取身份证、银行卡信息,进而实施二次诈骗。遇到金融纠纷,请通过官方客服或者线下网点处理。

    5.AI技术新型诈骗

利用AI换脸、语音合成技术冒充亲友进行视频通话借款。当涉及资金往来时,请务必通过原有的联系方式进行多重身份验证

二、四重防护指南

1.坚守敏感信息三不原则

不透露密码验证码,不转发短信截图,不拍摄身份证或银行卡照片给他人。

2.依靠官方渠道进行验证

借助官方APP在线客服、营业网点或者客服热线来核实可疑信息

3.定期进行安全体检

每月检查账户流水,每年查询征信报告,及时更新金融机构预留的联系方式。

4.利用科技赋能防护

开通账户变动提醒,设置转账人脸识别,使用官方APP安全键盘输入密码。

三、信息泄露应急处理

若发现信息泄露或者存在异常交易,请立即:

拨打金融机构客户热线冻结账户。

修改相关平台密码。

保留证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举报线索。

 

 

流程附件:

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厦门农商银行关于防范非法金融中介的风险提示.docx

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守护财产安全,关注个人信息保护.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