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小课堂 丨 养老诈骗套路大揭秘 守护银发族的钱袋子

文章作者:厦门农商银行文章发布时间:2025年07月30日

                                                                                                   反诈小课堂 | 养老诈骗"套路"大揭秘  守护银发族的"钱袋子"

随着科技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手段越来越隐蔽,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服务老人"“关爱老人”的旗号招摇撞骗,名为“养老”,实为“坑老”。以下为常见的养老诈骗“套路”及防骗妙招。

典型案例

01老人王某在网上认识自称专业炒股的网友,初期跟着买股票获利。之后对方推荐购买外币,并发送网址让王某注册,还让其添加助理微信,充值时联系助理获取卡号。王某转账28.7万元后,发现平台无法打开,才知被骗。

02今年83岁的徐奶奶和84岁的老伴,轻信推销员的虚假信息,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购买了近70万元的所谓“药品”,直到现在才“如梦初醒”。过去两年里,她和老伴儿几乎花光了约70万元的积蓄。

常见诈骗套路

(一)虚假投资理财:“高收益”背后是陷阱

不法分子发布“低投入、高回报”“稳赚不赔”的消息,拉受害者进群,群内“托儿”晒收益以获取信任。先让受害者小额投资获利,待其加大投入后便失联。

(二)冒充熟人借钱:急事“背后要核实”

不法分子假冒受害者的子女、亲戚,以“出车祸”“被抓”等紧急事由借钱,获取钱财后即刻失联。

(三)冒充医生专家:“特效神药”藏猫腻

不法分子冒充成专家,借免费体检谎称老人患病,并伪造“内部特供”等文件推销“特效神药”,在让受害人低价试水并获取信任后,不法分子再找托儿编疗效,逼受害人买高价疗程,但“药品”多为无效品。

记住“四不”,骗子难下手

不贪小便宜:请勿轻信“高收益承诺”、“免费领鸡蛋”等话术,该类话术均为诈骗陷阱。

不随意转账:大额转账前务必多次核实对方身份,并与家人、亲友商量,坚决不向陌生账户转账。

不露重要信息:请勿随意将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透露给他人,谨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不信陌生来电:请勿轻易相信陌生电话来电;公检法不会通过电话办案,遇此情况联系家人或打110核实。

内容来源丨福建农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