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在行动丨厦门农商银行:警银联动共筑金融反诈“防火墙”(四)

文章作者:厦门农商银行文章发布时间:2025年06月20日

 

反诈在行动丨厦门农商银行:警银联动共筑金融反诈“防火墙”(四)

面对当前电信诈骗信态势,厦门农商银行始终践行金融为民使命,不断探索反诈新路径,切实守护群众财产安全。2025年以来,持续深化警银协作机制,辖内支行成功拦截多起涉诈案件,构筑金融反诈“防火墙”。

【识破“代取现金”骗局,筑牢资金安全线】

2025年6月,一名男子至高殿支行要求取现5万元,声称用于"订婚礼金"。柜员核实用途时发现客户言辞闪烁、无法提供佐证材料。当柜员告知需预约次日取款时,客户异常外出频繁打电话。一系列可疑行为引起工作人员高度警觉,柜员迅速将线索报送警银联动群并联系殿前派出所。民警到场核查确认,男子系受他人指使代取现金。支行随即配合警方将该男子移交公安机关处理。此次拦截充分体现了员工对异常交易行为的精准识别和警银联动的快速响应能力。

【拦截“AI学习”陷阱,及时劝阻免损失】

2025年6月,一位客户至松柏支行要求开卡,称用于网络"AI课程"缴费及接收返利。柜员深入询问后得知,客户已通过微信缴纳2000余元"学费",并被要求在名为"神*"的小程序中注册,提供身份证、银行卡信息。运营经理与柜员凭借反诈培训经验,立即意识到可能遭遇新型诈骗,一边将客户引导至休息区耐心安抚,一边通过警银联动专线联系派出所。经查看客户所在的微信群,群内"交钱""转账"等敏感词高频出现。民警赶到后,与网点工作人员共同以同类真实案例剖析骗局本质,并尝试与所谓"老师"通话,戳穿其话术漏洞。经过近两小时劝导,客户终于认清骗局,避免了进一步损失。此案凸显了员工对"新型技术+虚假返利"诈骗话术的敏感度,以及警银"现场劝阻+案例警示"的协同成效。

【阻断“高收益理财”骗局,应急响应护资产】

2025年6月,一位中年女性客户匆忙至西柯支行,要求转账10万元至外地某公司购买"保本高息"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8%)。经初步查询,该公司虽注册合法,但核心业务不符且关联企业有非法集资前科。当柜员进一步核实细节时,客户表现出抗拒并欲离开。凭借丰富的反诈经验,工作人员判断风险极高,立即稳住客户,同时报告运营经理并通过警银联动绿色通道紧急联系西柯派出所,民警5分钟内抵达现场。经查证,该平台为虚假诈骗网站,所谓"理财产品"纯属骗局。通过民警与银行员工联合剖析证据、拆解诈骗逻辑,客户最终意识到风险,成功避免10万元损失。此案得益于支行"柜面识别-后台核查-警方联动"的三方快速响应机制,以及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

【风险提示:警惕四类高发诈骗手法】

近期诈骗分子手法不断翻新,需重点防范以下陷阱:

Ø“代取现金”陷阱:诈骗分子诱导或胁迫他人至银行柜台取现,转移涉诈资金,常以“彩礼”、“急用”等借口搪塞,且账户流水异常、资金来源不清。

Ø“高收益理财”骗局:利用“保本高息”承诺诱导投资,平台往往资质存疑、信息模糊,或关联不良记录。

Ø“新型技术课程”诈骗:以“AI学习”、“数字货币”等时髦概念包装,通过直播、微信群洗脑,要求注册不明小程序、提供敏感信息并缴纳费用,承诺虚假“返利”或“收益”。

Ø“扶贫捐赠”等情感骗局:利用同情心或冒充公职人员,诱导向个人账户转账进行“捐款”。

【温馨警示:牢记"三不一多一速"原则】

厦门农商银行提醒广大客户:

Ø不轻信:不轻信陌生电话、短信、网络广告中关于转账、取现、投资、缴费的要求,尤其是涉及“高收益”、“内部渠道”、“安全账户”、“代操作”等关键词。

Ø不透露:绝不向他人透露银行卡号、密码、短信验证码、身份证号等个人敏感金融信息。

Ø不操作:不操作未经核实的汇款、大额取现、开卡(特别是应他人要求开卡)或向陌生账户转账。对要求帮忙“代取现金”的行为保持高度警惕。

Ø多核实:涉及投资理财,务必核实平台资质;涉及转账汇款,务必核实对方身份和事由;遇可疑情况,多与家人商量或向银行工作人员、公安机关咨询。

Ø速报警:如不慎操作或发现可疑,请立即终止交易,保留证据,并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或联系银行网点。

反诈同心,安全同行!

厦门农商银行将持续深化警银协作机制,强化员工反诈技能培训,优化智能风控体系,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反诈宣传,与广大客户、公安部门及社会各界携手,共同筑牢金融安全防线,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内容来源丨运营管理部、高殿支行、松柏支行、西柯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