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媒体关注|厦门农商银行:深耕实体经济、服务“三农”,一季度各项贷款余额749.65亿元

发布时间:2022-04-29

今年以来,厦门农商银行认真贯彻落实省联社“三提三效”行动部署要求,围绕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等重点领域,以实际行动强化对乡村振兴和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为厦门“两高两化”建设贡献农信力量。

至3月末,厦门农商银行存款余额1063.14亿元,较年初增加29.3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49.65亿元,较年初增加33.17亿元。单户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贷款余额328.53亿元,小微企业户数20443户,涉农贷款余额96.22亿元,持续为“三农”、小微企业及市民提供普惠、优质的金融服务。

 

主动作为

机制先行强抓落实

 

早规划、早部署、早行动。厦门农商银行根据“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部署要求,在“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深促推进、深固成效”上下功夫。对内,厦门农商银行精准化推动落实机制,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强化部门效能建设,树立主动作为的服务意识和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精文简会,切实为基层减负。

对外,厦门农商银行以实施福农综合战略、“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模式等为契机,持续开展立体式、联动式银政、银企、银村、银银对接工作,用好政策性贷款,加快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积极参与财政乡村振兴、惠民惠农资金代发服务对象和资金项目工作,并加快科技创新,对传统经营模式、管理体制机制、业务产品体系进行再造与重塑,全面提升服务效率。

 

多点开花

乡村振兴“引擎”发力

 

“集体项目真是太好了,我们每年都能分红2万元!”枋湖社区的一名居民提到枋湖社区发展中心项目不由得喜上眉梢。无独有偶,高林-金林社区集体用地建设项目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预计投产后每股每年收益约1.6万元,再加上租金递增,每年回报率有10%以上。

包括枋湖、高林-金林等项目在内,厦门农商银行已扶持全市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建设项目近20个,累计投放约12亿元信贷资金,惠及6472户村居民。数据显示,已投产的村(社区)集体项目年平均收益率达17.67%,不仅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也进一步激活了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同时,该行持续实施福农综合服务战略,推广“五福”系列信贷产品。至3月末,“五福”系列产品贷款余额210.77亿元,比年初增长1.02亿元。

结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建档评级工作,该行开展“福农直通贷”业务,逐户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探索创新信贷模式,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的增户扩面。至3月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2012.45万元,增幅达10.13%。

依托“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模式,该行已选派348名金融助理赴337个村居、57个企事业单位挂职,并对10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相对薄弱村按网格化逐个对接,立足村情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金融扶持方案,积极对接农村要素配置市场化。

 

提速加码

助力小微减负降本

 

今年以来,厦门农商银行进一步强化金融保障,为小微企业纾困减负,一方面积极推广免抵押免第三方担保的小微企业准信用产品“绿荫计划”,缓解小微企业担保融资难题。至3月末,“绿荫计划”贷款余额8.27亿元,比年初增长9.03%。另一方面,该行持续推动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优化无还本续贷业务,将信贷资源优先投放至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切实降低小微客户融资成本,至3月末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139.76亿元。

为应对疫情带来的潜在不确定因素,该行在全市范围重点推广福建农信“福农e厅”线上服务平台,推出金融咨询、审贷、收单等业务。目前,“福农e厅”使用率达96%以上,上架产品35个,以微信公众号为载体,向客户提供多维度的线上金融服务,实现“足不出户,办理业务”的功能。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该行深耕各类产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优化“厂房贷”“园区贷”产品,重点服务位于软件园、同安工业集中区、同安新城工业园区域的厦门本地民营制造业企业;将持续加大对制造业的信贷支持,一季度制造业贷款发放金额为4.78亿元。

在支持外经贸上,厦门农商银行持续深耕“一带一路”,拓宽平台支持企业“走出去”,带动国际结算量和中间业务收入显著增长。一季度以来,该行累计为涉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提供跨境结算3.2亿元,贸易融资业务1.36亿元;并加强与东盟十国的同业互动,与越南、马来西亚等地的中资金融机构海外分行开展资金交易近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