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少毅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是简单“给钱”,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要熟悉实体经济中的产业及产业变化,通过金融杠杆推动实体经济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促进生产要素重组,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同时,也要通过金融的资产、规模、结构流动来产生一个有效的金融机制,以实现对实体经济中资源配置的市场调节。
发起产业基金
探索建立与政府合作新模式
当前,为顺应“新常态”的发展趋势,厦门农商银行正在以“大投行、大资管”的“新思维”,探索建立与政府合作的“新模式”,即通过打造多元化金融服务平台,致力于成为地方政府的金融顾问。
基于这样的客户需求理解与精准的自身战略定位,厦门农商银行主导发起城市发展基金及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投放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保障房及棚户区改造、市政建设,以及地方优势产业发展等领域。
为支持闽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厦门农商银行同天津滨海农商银行合作发起了规模7亿、期限5年的南平高铁片区产业发展基金,目前已投放一期3亿,用于南平市高铁片区站前广场的开发建设。
为支持漳州市生态城市建设,厦门农商银行、南昌银行、漳州城投、天津银行共同发起规模20亿、期限5年漳州生态城市发展基金,基金分四期投放,每期5亿,目前已完成一期5亿投放。
此外,厦门农商银行还以“通过产品组合分散风险,通过行业专家降低风险,通过次级投资人处置风险,通过投资收益覆盖风险”的产品设计理念,发起了医疗健康产业基金,投向占医疗行业前5%的优质民营医疗机构,通过严格的准入标准筛选出具有区域品牌优势、核心竞争力及持续经营历史的医院作为融资主体。
据介绍,厦门农商银行将按照中央经济政策相关精神,发挥法人治理结构优势、市场化机制优势及与金融同业的协同优势,构建风险可控、结构安全的资产交易模式,拓展包括银行、保险等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从而灵活且全方位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结构的转型。
产品驱动策略
设计投行产品创新业务模式
投资银行的思路就是不管到哪里都要看有没有好企业,有了这样的出发点,是依托投资银行的机制,还是依托传统银行机制其实已经是次要的问题了。黄少毅表示,厦门农商银行通过创新特色产品,创新业务模式,服务这些好的企业,帮助一些特色行业实现新突破。
在战略层面,厦门农商银行立足“公司精选”的战略高度,定位“医疗产业、水电行业、海洋渔业、旅游行业、林业”五大特色行业,先后出台医疗行业、水电行业、海洋渔业的行业调研,确立医疗产业基金业务模式。
在产品层面,该行一方面积极推出商票保贴业务,开启了与大型优质客户的合作之旅。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银股贷”金融股权“超保值、易变现”的优势,出台相应贷款管理办法,指导支行全面展开营销,并根据营销机构反馈建议,及时对产品优化升级,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此外,为提升公司业务竞争力,营销优质中小企业,有效增加客户群体,厦门农商银行对“长大贷”授信品种、客户范围、授信额度等进行优化,让产品更贴近市场,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
黄少毅表示,厦门农商银行未来将继续坚持“大投行、大资管”的“新思维”,不断丰富公司业务的产品种类,特别是开发具有规模化和结构化增信等特色的城市发展基金产品,为海西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